再談「沒欠缺不表示有具備」
再談「沒欠缺不表示有具備」 一次的家長約談中,
因孩子的情緒常失控造成媽媽十分沮喪,
媽媽抱怨爸爸沒有盡到協助之責,
可是爸爸覺得他也是有陪孩子,
媽媽反應爸爸雖在場卻常自顧自的看電視或做自己的事情,
而媽媽有時因有外傭在也可能忙一些自己的事情,
顯然孩子很多時刻雖父母親在旁但並沒有滿足他真的被陪伴的需求。
爸爸從小的家庭自由隨性,媽媽則十分嚴謹要求細節較敏感,
媽媽因為要培養孩子的規律, 所以爸爸如果晚回來她會叫爸爸回家不要進房間來找孩子,
媽媽自己留下把孩子哄睡。
建議還是應讓爸爸和孩子做靜態的互動,滿足孩子對父親情感的需求。
孩子內在不能滿足會有隱藏性的情緒,表面沒事其實有狀況只是沒被顯現出來!
一篇談到「精心時刻」陪伴的文章中指出:
陪伴是要專心關注,要讓對方覺得你是專心的對待而不只是人在陪伴,
卻在做自己的事心不在此,否則對方仍會感到被忽視!
一位媽媽分享,平時孩子都跟他在一起,
她常常讓孩子在一旁玩玩具或玩I-Pad, 她則在上部落格或Face book,
一天電腦壞掉,她沒辦法上線, 所以帶孩子去外面陪孩子一起吃東西走走,
她發現那天孩子特別快樂!
陪伴就是要真心對待、重視對方的存在,
無論是孩子或配偶,被忽視會造成冷漠!
空泛的陪伴無法填補情感的滿足!
父母家庭功能表面健全,爸爸忙自己的對孩子而言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關切!
沒欠缺不表示有具備!